近日,美满公司面向投资者发布了120页的有关定制化AI的报告,相对博通公司去年3月发布的关于AI基建的报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呢?
以下是对Marvell和Broadcom两份AI基建报告的展望部分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总结:
相同点总结
- 市场增长预期一致
- 均认为AI基建市场将高速扩张,数据中心CAPEX持续增长。Marvell预测到2028年数据中心CAPEX达1万亿美元(20% CAGR),Broadcom也提及AI集群规模从2022年的4K+ XPU/集群向2027年的100万+ XPU/集群演进。
- 技术核心聚焦互联与算力
- 高速互联技术:均强调高速SerDes、先进封装(如2.5D/3D)、光学互联(CPO)对AI基建的关键作用。例如,Marvell展示了448G SerDes和硅光子学技术,Broadcom则推出CPO和200G SerDes以降低功耗和成本。
- 定制化算力硬件:认可定制化芯片(XPU)及周边附件(如HBM、存储扩展)的重要性。Marvell预计定制XPU附件市场到2028年达146亿美元(90% CAGR),Broadcom则通过多代XPU合作项目(如与客户#1的10年合作)推动定制加速器落地。
- 生态合作与行业协同
- 均与头部科技公司(如AWS、微软、Meta)建立深度合作,共同开发适配AI workload的基础设施。例如,Marvell与AWS合作部署半导体组合,Broadcom的以太网方案被Google、字节跳动等用于大规模AI集群。
- 功耗与效率优化
- 重视低功耗设计,通过技术创新(如Marvell的PIVR电压调节、Broadcom的CPO光互联)降低算力集群的能源消耗,提升性能功耗比。
不同点总结
维度 | Marvell报告重点 | Broadcom报告重点 |
---|---|---|
技术路径侧重 | 强调芯片定制化全流程能力,从系统架构、IP设计到制造物流的端到端服务,例如2nm工艺的定制SRAM和HBM架构优化。 | 聚焦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化,以以太网为核心构建可扩展架构(如Tomahawk 5交换机、Thor2 NIC),推动Ultra Ethernet生态(55+企业参与)。 |
市场切入点 | 以“定制XPU+附件”为核心,目标占据20%的定制计算市场份额,重点拓展新兴 hyperscalers(如Stargate、Tesla)。 | 以“网络互联+光模块”为核心,强调以太网在AI集群中的替代优势(如比InfiniBand故障恢复快30倍),并通过PCIe/Optics技术整合服务器内部互联。 |
财务与目标 | 聚焦市场规模(Data Center TAM到2028年达940亿美元),未提及具体收入目标,但强调 pipeline 中>50个机会带来750亿美元终身收入。 | 明确收入目标:2024年AI收入占半导体业务35%(>100亿美元),依托17个网络特许经营权和多代XPU项目实现增长。 |
技术创新方向 | 侧重芯片底层技术突破,如16Å工艺、Die-to-die互联(30+ Tbps/mm)、多芯片集成( trillion级晶体管封装)。 | 侧重系统级优化,如Jericho3-AI交换机的调度算法(提升10%性能)、CPO与硅光子学的规模化应用(51.2T CPO交换机已商用)。 |
行业定位 | 定位为定制化芯片解决方案提供商,强调“全生命周期合作伙伴”角色,支持客户从概念到部署的全流程。 | 定位为标准化网络与互联技术领导者,通过开放生态(如SONiC、APSTRA)推动AI基础设施的规模化和互操作性。 |
总结
两家公司均看好AI基建的爆发式增长,但Marvell以芯片定制化和全栈技术能力为核心,瞄准高增长的定制计算市场;Broadcom则以网络互联为支点,通过标准化技术和生态合作推动AI集群的规模化部署。两者的技术路径和市场策略差异,反映了AI基建中“算力定制化”与“网络标准化”的双重发展趋势。
© 版权所有